推薦序

目前位在: 出版品 » 推薦序


致全球华文读者的一封信

感谢全球中文版的读者对《伙伴教练心关系》这本书的期待,以及书中将会带来的价值深感兴趣。这本书现在终于在台湾问世,是特别针对以华文为基础的读者与组织 (包括台湾读者与组织) 来做修订,我们尽己所能付出心力与努力将内容呈现到最好。

这本书尝试针对各类型组织内不同工作者的角色,给予明确的指导;对希望增进有效沟通的人士提供了一个方法学、一个路径图。它为在企业里一起共事的成员,提供一个有系统且全面性的方式去组织与领导有效的沟通。

在本书里,这种明确的沟通过程称为──「教练」(Coaching)。它主要着重「对话」上,期望传达讯息和回馈到双方或多方者的身上,这也是沟通对话的基本要件。以此系统冀望共事的人们,彼此需要清晰与坦诚的沟通,才能享有公开与信任的关系。

此刻,您正在阅读的版本是1998年出版以来的第四版修订版。原则上,这16年来,书中唯一修订的内容是「转化式教练模式」的改进 (请见书中末页「教练工具卡1」以及书中第三章至第六章)。此版本的演化与改进,是来自这些年来广大读者与客户们的回馈。

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教练」已经成为领导者、管理者和团队成员有效沟通的重要能力。企业经常聘用外部高管教练来协助高阶主管成为更有效能的领导者。企业内的人资专业工作者也学习这样的专业教练技能,开始担任内部教练来协助主管们。这项专业教练方法及理论需要倚赖另一个独立的角色来担任教练。

本书中提到的「转化式教练模式」是适用于共事的人成为彼此间的教练。「伙伴教练」(collegial coaching) 一词意指:「真正在组织内部一起工作的人们,也就是工作伙伴。」

第九章「特殊的教练情境」,是针对直接与客户互动的外部专业教练。该章阐述专业教练与客户互动的关系与沟通程序是如何的不同。转化式教练方法论,不但提出「伙伴教练」明确的步骤、技巧与素质,同时也帮助到阅读与应用这些观念的企业领导、经理、上司或组员;当我们帮助组织创造高效能教练文化时,这个模式便形成我们咨询工作的基础。

我认为,组织文化的转移是由组织中的成功人士或模范代表,被视为教练的高层资深领袖带动时,所带出的影响力才能最有效与持久。在我执行的工作里,目前已密集协助组织里的全部成员来进行如何整合这样的思维与行为。
转化式教练最终成为──「共通的心态,共享的语言,与跨文化的方式。」这些要素再加上「团结与信任」──任何高效能团队希望获得的两项最重要的动力。同时利用面对面与在线的经验学习工作坊,整合到该组织咨询过程。不久,THOC工作坊也即将在台湾以及华文地区以公开课程或企业内训的方式展开;很期待「伙伴教练心关系」的影响力能够拓及至亚洲地区。

我特别感谢台湾以及华人地区的所有读者。我的愿景是希望您能够实际运用书中的方法,以转化式教练的精神为本,个人修练的方法为辅,让您个人成为一位「教练式领导者」。强化个人发展进而影响到带领的团队效能,创造出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带来的组织效能。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就领导者与组织而言,教练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关键的能力;对每个人而言,它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沟通方式。就如同此刻正在阅读的您,藉由本书您可以增进个人修练,转换至组织运用,您可以提升组织其效能。无论身在何处,活出「伙伴教练心关系」都关乎您个人的转化之道。

在此,我衷心的祝福您!

 

汤玛士.柯瑞恩 

 为教练开启另一扇窗──「转化式教练」

陈朝益

《帮员工自己变优秀的神奇领导者》作者/企业教练

      教练 (Coaching) 这门专业,进入台湾人才发展领域是最近几年的事,如今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不管是企业的主管或是个人,都认同教练可以提升培训或是顾问的高度与价值,已从「知道」再进阶到「做到」的阶段。国际教练联盟台湾分会 (ICF) 时常会举办许多活动,让有兴趣的人士接触和体验教练,我们常会经历到的一个对话是──「如何入门?」、「如何成为一位好的教练型主管或教练型父母?」、「如何自我教练?」等。这类主题的书籍坊间已逐渐增加,但还是以翻译书居多,它和台湾本土人文环境还是有些差距,在阅读或使用上仍是需要透过个人的转化过程。

      我很惊奇这本《伙伴教练心关系》两位台湾编译者的用心,除了独具慧眼地选书、读书与作者直接交流之外,她们还千里迢迢到美国参加作者的工作坊,亲身体验这位教练的思路及书中的理论价值;她们返国后,再融会贯通并加上自己独特的专业经验,付诸在编译工作上。「用心,所以才能用力」,我亲眼看到三位教练们共同创造 (Co-create) 的合作过程。

  现今的企业正面临一个「典范转移」的关键时刻,由「冲突竞争命令控制」到「合作共享赋权」的新现实。主管们由「决策者、监督者、指挥者、控制者」到「提问者、影响者、支持者、激励者」的新角色。「教练式领导力」正适合目前的需求,本书来得正是时候;如何由一个管理者成长为领导者,有别于过去的XY理论。作者在第一章提出新的「C理论」让我耳目一新;「自我成就动机」是新领导力重要的元素之一,在书中也有许多着墨。

      书中还提及「转化式教练」的不同三个阶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将教练的成功关键模式详细解构成「建立基础阶段」、「回馈循环阶段」、「促进行动阶段」。如何建立信任合作关系,理解客户的需求和目标,愿意完全投入,共创未来,都在书里娓娓道来,内容条理清晰,不只具理论性更有高度的实践性。

      本书除了有专业的教练理论模式外,我还看到了许多教练书籍常会忽视的一些关键课题,比如:「如何做有效的探询?」(见第五章「AEIOU」的几个可能领域);其次是「如何做有效的回馈?」(见第五章「有效回馈的7个质量」);第七章「教练语言」,这里有一长串的经验和智慧,值得细细品味和反思,这也是个人修练的源头;再来是「是什么原因会影响有效的沟通?」、「如何跨过沟通的过滤器?」除了我们熟知的语言语调和身体语言外,作者们更教导我们要观察对方的心理、情绪和关系状态 (见第十一章「沟通过滤器」)。还有更多更丰富的内容,让读者慢慢体会学习。

      教练是由一个「我不能,不会,不行,不知道,或许……」转化到「我可以,我会,我必须,我将,我知道,我做得到」的过程。有人说:「由知道到行道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是一段心理的距离。它起始于学员的一念之间,一个信念或是态度会影响我们的外在行为,行为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和关系,最后就是结果。在组织里的领导如此,个人的自我领导也是如此。

  人际关系学大师卡内基 (Dale Carnegie) 曾说:「我较不注意人们说什么,我更看重是说了之后,做了些什么?」。教练就是做「一盏灯,一席话,一段路」的陪伴者、激励者、挑战者和支持者,能从「知道」进阶到「做到」。

  这本书是一盏灯,引导着你我走向目标,做一个新造的人。

 

从《伙伴教练心关系》谈国际企业主管领导的转型与契机

简文哲

微星科技人力资源处行政管理处 协理

   当 Effie 和 Christine 邀请我为这本书写序时,心中感到荣幸之至。经过深聊之后,我了解到她们对于我在国际化企业中担任人力资源主管的表现印象深刻,希望我能从 HR 主管的角度,来分享这本书中所提到的观念、架构、及内容。对于国际企业运作与主管领导能带来的意义与效益,我列举一些观察与分享。

  「教练」在企业内,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我们对运动教练、生涯教练……都耳熟能详。唯有在职场关系中,与团队成员互动最频繁的上下、左右相关利害关系人,这种「伙伴关系」是否也能运用教练技巧,甚至用「心」来维系,就显得陌生许多。或是有所耳闻,但却不了解个中精髓,就算有点经验,也不知如何熟练运用,进而提升与伙伴之间的关系。

   笔者过往十二年来服务于一家国际性的电子公司,担任人力资源主管的角色。公司据点遍布全球海内外,员工超过一万二千人。我观察到主管整体领导方面,碰到最大的挑战有下列四项:

1. 产业环境变化实在太快,连最高阶主管都无法掌握第一线讯息,如何快速整合信息正确下决策,已成为团队所有成员首要学习的功课。

2. 公司组织遍布全球,面对环境快速变化,一方面,希望同仁能充分配合总公司的政策来执行,不要意见那么多。在此同时,又期待在外打战的兄弟能有自主性、创造性,自发性地随着环境变动提出应变致胜之道。可惜的是,大多数的同仁还是习惯听老板的,该怎么做呢?

3. 主管们都在这个行业很多年,实务经验丰富,但愈高阶、经验愈丰富的主管往往不易 (没耐心) 倾听同仁声音,或者听不到一半就打断同仁谈话,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同仁参考。这种作法虽然立意良好、能掌握时效,往往最后很难听到前线真正的声音,同仁少了创造力,竞争力也无法有效提升。

4. 工程技术人员原本就不擅长人际互动,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之下,有时候会说出一些不得体的话语,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加上口气太直接又在远程,很容易会造成彼此误会与芥蒂,关系变得紧张却不知如何化解。

   面对这些急迫的挑战,这本《伙伴教练心关系》能够转化上述棘手的局面,它是一本教练实作的心法教材。书中以简单的三阶段架构出「建立基础、回馈循环、促进行动」来介绍何谓是「转化式教练」。详实渐近式地将各阶段中的重点介绍给读者,初学者可以当作工具书来阅读。有经验的主管也可以藉此当检核表,反思自己与目前的员工关系是否还有调整的空间。书中除了基本的步骤外,也列举了许多实际的案例与对话,让读者清晰掌握原理原则下的关键成功要素,或是关系搞砸的引爆点,非常实用。

   作者在第一部的第七、八章,谈及「教练语言」、「透过对话进行教练」。对于主管协助关怀与辅导员工绩效时,特别有用。主管往往担心面对尴尬的场面,或者缺乏充足的训练来扮演好领导人来协助同仁。当同仁绩效有状况时,在回馈过程中,主管往往不是情绪失控直接发飙,就是无法运用所学正面处理,而采取迂回方式表达响应;最后,经常搞得主管很生气,部属很委屈,事情没有改善,同仁也没得到反思与学习。

   第二部,作者谈到更细微的部分。主管在带领部属的过程中,要让部属真正感受到协助的关键因素,除了熟悉「转化式教练」手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心中那份「心」,真心、诚心与爱心。唯有部属充份感受老板的心意,同仁才会自动自发做调整,当责地把事情搞定。另外「信念」与「结果」循环循环的架构中,每个信念都是对的,关键是结果会不一样。第十章比较「老板」vs. 教练的这段内容超有意思,这一章「老板」是负面角色 (第九章老板是正面角色)。我的观察是大部分主管很习惯、也觉得自己应该要扮演「老板」的角色,对公司和同仁才会有所交待 (例如:我是主管应该很厉害、要做决策、要教员工等)。从这两种不同角色及心态出发,您所想的、说的、做的动作可以完全迥异,所带来的结果当然也有天壤之别。

   第十一章「沟通过滤器」的架构,对于提升主管与部属之间的沟通质量很有帮助。沟通是两个人最基本的对话过程,转化式教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彼此共识,透过「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关系的现状」来厘清目前双方的关系,可以有系统地一步一步厘清误会所在。双方之所以产生冲突,往往来自于抱持不同的信念,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如果能习惯也有能力愿意去探索、尊重,并重视他人看事情不同的方法,团队肯定能够发挥强大的力量。

   转化式教练」的观念与架构,对公司或是主管来说,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不论主管本身是不是教练,都可以好好来阅读和学习。本书与坊间其他教练专书的差异是,它除了推动基本教练的精神与作法外,也鼓励「教练对话」不一定只存在于主管与部属之间,部属也可以针对主管,或是同僚来进行。同时,教练对谈过程中,适时提供建议也是被允许的。本书提供一种具教练专业、多元弹性的转化式教练心法,相信对于如何建立一个优质的员工关系会有很大帮助;同仁的强项及潜力也能被适度发展,且达到三赢的局面。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长期细细品味的学习之书,我衷心推荐!

 

技法与心法的整合

任伟

中国/上海 专业团队引导师

《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译者

 

 作为一名团队引导师,我阅读这本书有很多的启发。首先,它并不是只给「职业教练」写的一本书,它也适用于任何想用教练的方法支持到团队伙伴 (上司、同事或者下属),这本书也带来正面影响能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当各层级人士能够运用「教练」的信念在职场上,对于组织而言就是启动每一个细胞。不过,我心里也有一份好奇,职场人忙碌之余,是否仍有时间静下来学习一套「教练技术」?

   书中提供了一个简明的三阶段实践模式。第一阶段我的理解就是「建立关系,明确目标」,夯实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第二阶段就是「展开对话,循环回馈」在这个阶段,人与人之间形成高质量的沟通,思维、情感都在这个阶段打开,人与人之间有充分的思想碰撞和交流;第三个阶段是「夯实行动」,有了前两个阶段,谈话就会自然流向到可以采取怎样的行动。本书提供给读者详细的操作步骤说明,我感受到一个从建立连结到充分交流,再到行动收获成果的过程。有了第一、二阶段的扎实基础,深入的转化式改变才会发生。

 书中把「对话」整合在转化式教练过程中,让我看到不同于其他提问式教练方式,这也会滋养教练与被教练者的关系。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深感「对话」的威力,能够把彼此深埋心中的想法、感受、假设、信念浮现出来,增进彼此理解、催化创新的智慧产生。

   我也非常认同书中关于教练者的「心法」。作者在第十章以「有效回馈的7个质量」图表,说明了「信念-行为-人际关系-结果」之间的关系,让读者了解应该重视在教练过程,「信念」是源头。而转化式教练的前两个阶段,都在「信念」层面上有所著力。

 我对「转化」的理解,就是很彻底的改变。它是化茧成蝶的蜕变,那一定会触及到个人更深层的部分;这包括「信念」和「自尊」。对于个体教练,就是要关注个体的自尊,当面对组织与团队时,自然也会关注团队的「自尊」。作者在书中强调个人、团队的内心状态,而转化式教练就是要在这个层面上工作,要引发个人及团队的内在成长。

 这本书对我身为团队引导师,提供一个清晰的辅导流程框架,我可以参考这个框架来设计团队互动的流程;尤其是「对话」部分的内容充实,共识和行动也就容易达成。转化式教练模式既考虑外在的行为转变,也会关注团队内心状态的发展,这种技法与心法的整合,也在提醒我做好一位──「转化式的引导者」。

 踏上一段「心关系」的旅程

 

黄俊星

世界行动学习组织-新加坡执行董事

Inquiring Dialogue Pte Ltd. 引导师/教练

 

 多年前,我在一家美国信息科技的公司 (Sun Microsystems),主持一个商业学院课程,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作者  Tom 的原著《The Heart of Coaching》。为当时开放的空间与对话,建立一个架构基础,展开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从此,这本书的内涵就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中。

 在企业里服务了18年后,我追寻自己的心,开展了以引导及领导力发展为主轴的服务,教练也一向是我的介入工具之一。2007年,很荣幸也很感恩,能在新加坡开始推展「世界行动学习」(The World Institute For Action
Learning, WIAL)。从一位行动学习教练  (Master Coach) 的身份与角色,我体会到一位教练对于团队成员的学习与发展有多么大的影响。

   亲身经历了以团队教练为基础的行动学习后,我开始思考:「管理者与领导者们要如何在企业里担任一位有效的教练?」、「如何有别于外部专业教练,在组织里使用『伙伴教练』的方式让对方真正感受到协助?」我在 Tom 的书里,找到了共鸣。

 去年初,当我在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及专业发展时,再度和 Tom 的作品相遇。看到这几年来,他的作品已经在世界各国不同企业组织中被运用,也让我欣喜不已。尽管他的经验与专业已经如此厚实,Tom 仍然维持谦逊待人及务实的态度。在我们探讨如何将他的作品带到亚洲时,我也非常感佩他的开放宽容与无私分享,正如他书中所传递的精神。于是,我也把 Tom 的理念与作品介绍给在台湾的 Effie 与 Christine ,这也是另一段「心关系」正式的开始。

   因着「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 我认识了 Effie。她是一位很有经验的专业教练,充满自信及能力,并在台湾这块土地实践与推广教练。再加上 Christine 在学术上的组织发展,教练背景以及对协助企业的热情。她们无疑是 Tom 的作品的最佳代言与诠释者。

   这段关系能够连结在一起,我个人感到无比荣幸。我知道两位编译者为了要精准传达原著的精神,同时又要让内容能够符合在地化的考虑,真是煞费苦心。去年,她们远赴美国圣地亚哥 (San Diego) 参加Tom的THOC (The Heart of Coaching) 工作坊,回国后仍不断与作者在线会议、书信往来,为得就是要让译作更具全面性。同时,她们也尝试着以管理书籍读者、企业主管、专业教练等不同角度,来推敲文字是否易读、易懂。这些费心的过程,在我看来能够彻底了解原作者想表达的意涵与精神,并且信奉相同的信念实践在编译工作上,就已经实属造就一本「好的」翻译作品。

   我衷心的希望透过这本书,伙伴教练的「心关系」能让更多远东区的中文读者受惠。尽管东西文化或有差异,但在本书中,作者所描述的教练关系是不分国界,且超越文化和语言的藩篱。作者也说:「我们不能忽略人的情感;全面性地看待一个人,将可以对个人有更完整的了解……」。我们常会落入用狭隘的观点或单一的面向来判断他人,而教练的赋权信念,则是这本书让管理者与领导者可以从中学习的众多资源之一。

 汤玛士.柯瑞恩的《伙伴教练心关系》我衷心地推荐教练与企业领导人来体验!

 

『让组织看见如何将成员的力量、想法以及智慧释放出来,并创造出高效能。作者以真诚又实际可行的教练方法,落实在组织内的上下关系、平行单位中,让学习此法的领导者受益无穷。』

薇尔.哈丁博士 (Dr. Val Harding)

美商辉瑞药厂全球研究发展执行董事

 

『组织和管理者都了解到教练文化的重要性,「伙伴教练心关系」赋予这个创造出洞察与行动力的过程,描绘出一个清楚的轮廓。我们将此方法导入到多元文化的组织中,至今已遍及9个国家、900位员工。除了从员工投入程度的调查,以及员工离职率数字中,已有明显的进步,我们同时也在往高效能教练文化的康庄大道上迈进。』

理查德.梅森尼 (Richard Metheny)

全球品牌营销公司首席人才长

 

『这本书为设定正确的绩效目标与有效沟通提供珍贵的见解。它一步一步地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转化式教练模式来发展组织成员与管理变革过程。这是一本我们希望在二十年前就读过的书,因为转化式教练模式会带领我们发展到不同的世界。』

约翰布雷迪博士 (Dr. John A. Brady)

布雷迪联营公司总裁

 

『教练式主管已成为一个重要概念,「伙伴教练」(Collegial Coach) 也将定义为21世纪的领导力。本书作者为个人及组织变革提供一个基础理论,也为个人及组织注入庞大的价值。』

艾瑞克.莫科维尔 (Eric Mokover)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管理实务副院长兼董事

 

『伙伴教练心关系 (The Heart of Coaching) 提供一种教练与教练对象之间「链接与理解」的有效沟通模式,引导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妙关系。』

克雷格.尼尔森博士 (Craig Nielsen, Ph.D.)

组织效能与学习

. Director,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Learning

micronpc.com

 

『我从未在其他地方看到如此有效的沟通与团队合作工具。伙伴教练心关系 (The Heart of Coaching) 创造了一种共通的语言且聚焦于高效能发展,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能有很好的结果。』

史奇普.奥本海默 (Skip Oppenheimer)

奥本海默公司董事长/执行长

, Chairman/CEOOppenheimer Companies, Inc.

 

『就管理的各个面向而言,有一些基本的架构要素,而领导力的要素中,「教练」就是那些重要基础的其中之一。在本书中,作者刻画出「教练」在精神面与实用面上全方位的广度。』

杰罗尔德.布拉克维奇 (Jerrold R. Bratkovich)

组织资源顾问公司总裁/首席营运长

, President &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rganization Resources Counselors, Inc.

 

『这本书透过有效地界定今日与未来成功,所需具备的全方位能力,它拓展了领导者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不应该仅出现在每位主管的书架上,而是应该放在桌上,作为有效教练的实时资源。』

史考特.塔图尔 (Scott Temple)

太平洋健康系统资深顾问

, Senior Consultant

PacifiCare Health Systems

 

『当领导者需要一个愿景来协助他们的团队合作更迈前一步,伙伴教练心关系 (The Heart of Coaching) 就如同一场实时雨。而转化教练的模式就是:「厘清问题所属,让相关的人员找到解决方案。』

戴维.雷曼 (David M. Lehman)

太阳能涡轮履带车部门副总裁/制造部门总经理

, Vice President & General Manager, Mfg.

Solar Turbines, Division of Caterpillar

 

『伙伴教练心关系 (The Heart of Coaching) 充满了常识与实用性,是难得一见的书籍之一,我希望身边的所有人都使用这种沟通方式。而「转化式教练模式」充满效能!实属事实……它展现用心……更揭露了未来!』

詹姆士.牛顿 (James E. Newton)

牛顿学习公司执行长

, CEO, Newton Learning Corporation

 

『这本书对我们这些自称为「教练」的人士,表达出「中肯的建议」,智慧与同理心兼备。并且同时作者对于这些主题的研究,让经验丰富的领导者与主管,以及教练实践者感到非常受用。』

提摩西.史密斯 (Timothy Smith)

轮胎修建公司协理

President

Wheelwright 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