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机会到一家以代理机械为主的小型企业进行辅导。该公司总经理是第二代,接下父亲一手打下的江山,还有一群老臣。总经理对于员工们的向心力有些担忧,大伙儿的工作情感也日渐疏离。虽然所代理的机械具有高度市佔率,但公司内部的纪律与士气,让总经理非常焦虑。他也指出,员工们的自我意识不高,能力也不足。
「那麽,针对您的担忧,过去几个月来,做了哪些改善措施?」
「我们找了老师来上了一系列的课,包含沟通,说话技巧,顾客抱怨处理等,希望提升员工的能力,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缺乏什麽…….不过,问题似乎没有改善。」 趁着总经理出去接国外电话的空档,我请总经理允许我在公司四处走走。 工作现场裡,几位资深的维修人员正挥汗如雨的检视机器,并不时交换意见。见我走过,虽不知道我是谁,仍亲切的致意。绕了15分钟,午休钟声响起,我决定直接进入他们用餐的员工交谊厅~这通常是我最喜欢观察的地方之一。(这家公司人数大约50人,80%员工都已经在此工作超过10年,有二对父子同在此公司服务。)
进入交谊厅,我看到的是,斑驳的油漆,灯光昏暗,有支灯管开始闪烁,管线外露的老旧天花板,桌椅由多种组合拼凑:淘汰掉的办公桌,会议长条桌,还有两张看起来是小吃店裡的营业用桌子。角落的书报区,躺着好几本天下杂誌,远见,崭新的彷彿没有人翻阅过…….您看到什麽?
当人们提到教练文化,最常想到的是以提问代替指导,想到激发出员工无限可能,想到观点的改变…….然而,信任感若没有建立,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信任感不仅仅存在于教练这个角色和被教练者之间,对企业,组织来说,让工作伙伴们看到管理者承诺改变,也是建立信任的开始。一个多数为资深员工的小型企业,他们需要什麽样的团队氛围?他们喜欢那一种沟通方式?他们的学习风格是什麽?(组织给他们的训练及教育适合他们吗?)这份工作对他们的意义是什麽?
在另外一家公司的休息室是这样的。约30坪大小,位于地下室的角落,当你踏入这个空间,彷彿走进自己家裡客厅。据说,这个员工客厅是在活动团队共识下的成品。大家决定在公司建造一个属于员工的客厅。客厅的设计,是票选IKEA目录裡面的图片加上些许修改而来。客厅分五个角落由公司5大部门认领负责,包含如何运用公司提供的小小预算,採购,募集旧家具及装饰品。完成后,每一区都有该部门员工的签名…..您现在又看到什麽图像?
导入不同的文化,不需要像革命般敲锣打鼓号令行动。那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能成为日后的关键英雄。
作者:潘婉茹Effie Pan 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