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目前位在: 出版品 » 推薦序


致全球華文讀者的一封信

湯瑪士.柯瑞恩

感謝全球中文版的讀者對《夥伴教練心關係》這本書的期待,以及書中將會帶來的價值深感興趣。這本書現在終於在台灣問世,是特別針對以華文為基礎的讀者與組織 (包括台灣讀者與組織) 來做修訂,我們盡己所能付出心力與努力將內容呈現到最好。

這本書嘗試針對各類型組織內不同工作者的角色,給予明確的指導;對希望增進有效溝通的人士提供了一個方法學、一個路徑圖。它為在企業裡一起共事的成員,提供一個有系統且全面性的方式去組織與領導有效的溝通。

在本書裡,這種明確的溝通過程稱為──「教練」(Coaching)。它主要著重「對話」上,期望傳達訊息和回饋到雙方或多方者的身上,這也是溝通對話的基本要件。以此系統冀望共事的人們,彼此需要清晰與坦誠的溝通,才能享有公開與信任的關係。

此刻,您正在閱讀的版本是1998年出版以來的第四版修訂版。原則上,這16年來,書中唯一修訂的內容是「轉化式教練模式」的改進 (請見書中末頁「教練工具卡1」以及書中第三章至第六章)。此版本的演化與改進,是來自這些年來廣大讀者與客戶們的回饋。

大家可能已經了解到,「教練」已經成為領導者、管理者和團隊成員有效溝通的重要能力。企業經常聘用外部高管教練來協助高階主管成為更有效能的領導者。企業內的人資專業工作者也學習這樣的專業教練技能,開始擔任內部教練來協助主管們。這項專業教練方法及理論需要倚賴另一個獨立的角色來擔任教練。

本書中提到的「轉化式教練模式」是適用於共事的人成為彼此間的教練。「夥伴教練」(collegial coaching) 一詞意指:「真正在組織內部一起工作的人們,也就是工作夥伴。」

第九章「特殊的教練情境」,是針對直接與客戶互動的外部專業教練。該章闡述專業教練與客戶互動的關係與溝通程序是如何的不同。轉化式教練方法論,不但提出「夥伴教練」明確的步驟、技巧與素質,同時也幫助到閱讀與應用這些觀念的企業領導、經理、上司或組員;當我們幫助組織創造高效能教練文化時,這個模式便形成我們諮詢工作的基礎。

我認為,組織文化的轉移是由組織中的成功人士或模範代表,被視為教練的高層資深領袖帶動時,所帶出的影響力才能最有效與持久。在我執行的工作裡,目前已密集協助組織裡的全部成員來進行如何整合這樣的思維與行為。
轉化式教練最終成為──「共通的心態,共享的語言,與跨文化的方式。」這些要素再加上「團結與信任」──任何高效能團隊希望獲得的兩項最重要的動力。同時利用面對面與線上的經驗學習工作坊,整合到該組織諮詢過程。不久,THOC工作坊也即將在臺灣以及華文地區以公開課程或企業內訓的方式展開;很期待「夥伴教練心關係」的影響力能夠拓及至亞洲地區。

我特別感謝台灣以及華人地區的所有讀者。我的願景是希望您能夠實際運用書中的方法,以轉化式教練的精神為本,個人修練的方法為輔,讓您個人成為一位「教練式領導者」。強化個人發展進而影響到帶領的團隊效能,創造出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帶來的組織效能。

面對全球化的浪潮,就領導者與組織而言,教練的過程不僅是一個關鍵的能力;對每個人而言,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溝通方式。就如同此刻正在閱讀的您,藉由本書您可以增進個人修練,轉換至組織運用,您可以提升組織其效能。無論身在何處,活出「夥伴教練心關係」都關乎您個人的轉化之道。

在此,我衷心的祝福您!

湯瑪士.柯瑞恩湯瑪士.柯瑞恩

為教練開啟另一扇窗──「轉化式教練」

陳朝益

《幫員工自己變優秀的神奇領導者》作者/企業教練

      教練 (Coaching) 這門專業,進入台灣人才發展領域是最近幾年的事,如今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不管是企業的主管或是個人,都認同教練可以提升培訓或是顧問的高度與價值,已從「知道」再進階到「做到」的階段。國際教練聯盟台灣分會 (ICF) 時常會舉辦許多活動,讓有興趣的人士接觸和體驗教練,我們常會經歷到的一個對話是──「如何入門?」、「如何成為一位好的教練型主管或教練型父母?」、「如何自我教練?」等。這類主題的書籍坊間已逐漸增加,但還是以翻譯書居多,它和台灣本土人文環境還是有些差距,在閱讀或使用上仍是需要透過個人的轉化過程。

      我很驚奇這本《夥伴教練心關係》兩位台灣編譯者的用心,除了獨具慧眼地選書、讀書與作者直接交流之外,她們還千里迢迢到美國參加作者的工作坊,親身體驗這位教練的思路及書中的理論價值;她們返國後,再融會貫通並加上自己獨特的專業經驗,付諸在編譯工作上。「用心,所以才能用力」,我親眼看到三位教練們共同創造 (Co-create) 的合作過程。

  現今的企業正面臨一個「典範轉移」的關鍵時刻,由「衝突競爭命令控制」到「合作共享賦權」的新現實。主管們由「決策者、監督者、指揮者、控制者」到「提問者、影響者、支持者、激勵者」的新角色。「教練式領導力」正適合目前的需求,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如何由一個管理者成長為領導者,有別於過去的XY理論。作者在第一章提出新的「C理論」讓我耳目一新;「自我成就動機」是新領導力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書中也有許多著墨。

      書中還提及「轉化式教練」的不同三個階段,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將教練的成功關鍵模式詳細解構成「建立基礎階段」、「回饋循環階段」、「促進行動階段」。如何建立信任合作關係,理解客戶的需求和目標,願意完全投入,共創未來,都在書裡娓娓道來,內容條理清晰,不只具理論性更有高度的實踐性。

      本書除了有專業的教練理論模式外,我還看到了許多教練書籍常會忽視的一些關鍵課題,比如:「如何做有效的探詢?」(見第五章「AEIOU」的幾個可能領域);其次是「如何做有效的回饋?」(見第五章「有效回饋的7個品質」);第七章「教練語言」,這裡有一長串的經驗和智慧,值得細細品味和反思,這也是個人修練的源頭;再來是「是什麼原因會影響有效的溝通?」、「如何跨過溝通的過濾器?」除了我們熟知的語言語調和身體語言外,作者們更教導我們要觀察對方的心理、情緒和關係狀態 (見第十一章「溝通過濾器」)。還有更多更豐富的內容,讓讀者慢慢體會學習。

      教練是由一個「我不能,不會,不行,不知道,或許……」轉化到「我可以,我會,我必須,我將,我知道,我做得到」的過程。有人說:「由知道到行道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這是一段心理的距離。它起始於學員的一念之間,一個信念或是態度會影響我們的外在行為,行為會影響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和關係,最後就是結果。在組織裡的領導如此,個人的自我領導也是如此。

  人際關係學大師卡內基 (Dale Carnegie) 曾說:「我較不注意人們說什麼,我更看重是說了之後,做了些什麼?」。教練就是做「一盞燈,一席話,一段路」的陪伴者、激勵者、挑戰者和支持者,能從「知道」進階到「做到」。

  這本書是一盞燈,引導著你我走向目標,做一個新造的人。

從《夥伴教練心關係》談國際企業主管領導的轉型與契機

簡文哲

微星科技人力資源處行政管理處 協理

   當 Effie 和 Christine 邀請我為這本書寫序時,心中感到榮幸之至。經過深聊之後,我了解到她們對於我在國際化企業中擔任人力資源主管的表現印象深刻,希望我能從 HR 主管的角度,來分享這本書中所提到的觀念、架構、及內容。對於國際企業運作與主管領導能帶來的意義與效益,我列舉一些觀察與分享。

  「教練」在企業內,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我們對運動教練、生涯教練……都耳熟能詳。唯有在職場關係中,與團隊成員互動最頻繁的上下、左右相關利害關係人,這種「夥伴關係」是否也能運用教練技巧,甚至用「心」來維繫,就顯得陌生許多。或是有所耳聞,但卻不了解個中精髓,就算有點經驗,也不知如何熟練運用,進而提升與夥伴之間的關係。

   筆者過往十二年來服務於一家國際性的電子公司,擔任人力資源主管的角色。公司據點遍佈全球海內外,員工超過一萬二千人。我觀察到主管整體領導方面,碰到最大的挑戰有下列四項:

1. 產業環境變化實在太快,連最高階主管都無法掌握第一線訊息,如何快速整合資訊正確下決策,已成為團隊所有成員首要學習的功課。

2. 公司組織遍佈全球,面對環境快速變化,一方面,希望同仁能充分配合總公司的政策來執行,不要意見那麼多。在此同時,又期待在外打戰的兄弟能有自主性、創造性,自發性地隨著環境變動提出應變致勝之道。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同仁還是習慣聽老闆的,該怎麼做呢?

3. 主管們都在這個行業很多年,實務經驗豐富,但愈高階、經驗愈豐富的主管往往不易 (沒耐心) 傾聽同仁聲音,或者聽不到一半就打斷同仁談話,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見,希望同仁參考。這種作法雖然立意良好、能掌握時效,往往最後很難聽到前線真正的聲音,同仁少了創造力,競爭力也無法有效提升。

4. 工程技術人員原本就不擅長人際互動,在強大的工作壓力之下,有時候會說出一些不得體的話語,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加上口氣太直接又在遠端,很容易會造成彼此誤會與芥蒂,關係變得緊張卻不知如何化解。

   面對這些急迫的挑戰,這本《夥伴教練心關係》能夠轉化上述棘手的局面,它是一本教練實作的心法教材。書中以簡單的三階段架構出「建立基礎、回饋循環、促進行動」來介紹何謂是「轉化式教練」。詳實漸近式地將各階段中的重點介紹給讀者,初學者可以當作工具書來閱讀。有經驗的主管也可以藉此當檢核表,反思自己與目前的員工關係是否還有調整的空間。書中除了基本的步驟外,也列舉了許多實際的案例與對話,讓讀者清晰掌握原理原則下的關鍵成功要素,或是關係搞砸的引爆點,非常實用。

   作者在第一部的第七、八章,談及「教練語言」、「透過對話進行教練」。對於主管協助關懷與輔導員工績效時,特別有用。主管往往擔心面對尷尬的場面,或者缺乏充足的訓練來扮演好領導人來協助同仁。當同仁績效有狀況時,在回饋過程中,主管往往不是情緒失控直接發飆,就是無法運用所學正面處理,而採取迂迴方式表達回應;最後,經常搞得主管很生氣,部屬很委屈,事情沒有改善,同仁也沒得到反思與學習。

   第二部,作者談到更細微的部分。主管在帶領部屬的過程中,要讓部屬真正感受到協助的關鍵因素,除了熟悉「轉化式教練」手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心中那份「心」,真心、誠心與愛心。唯有部屬充份感受老闆的心意,同仁才會自動自發做調整,當責地把事情搞定。另外「信念」與「結果」迴圈循環的架構中,每個信念都是對的,關鍵是結果會不一樣。第十章比較「老闆」vs. 教練的這段內容超有意思,這一章「老闆」是負面角色 (第九章老闆是正面角色)。我的觀察是大部分主管很習慣、也覺得自己應該要扮演「老闆」的角色,對公司和同仁才會有所交待 (例如:我是主管應該很厲害、要做決策、要教員工等)。從這兩種不同角色及心態出發,您所想的、說的、做的動作可以完全迥異,所帶來的結果當然也有天壤之別。

   第十一章「溝通過濾器」的架構,對於提升主管與部屬之間的溝通品質很有幫助。溝通是兩個人最基本的對話過程,轉化式教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彼此共識,透過「心理狀態」、「情緒狀態」、「關係的現狀」來釐清目前雙方的關係,可以有系統地一步一步釐清誤會所在。雙方之所以產生衝突,往往來自於抱持不同的信念,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如果能習慣也有能力願意去探索、尊重,並重視他人看事情不同的方法,團隊肯定能夠發揮強大的力量。

   轉化式教練」的觀念與架構,對公司或是主管來說,它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不論主管本身是不是教練,都可以好好來閱讀和學習。本書與坊間其他教練專書的差異是,它除了推動基本教練的精神與作法外,也鼓勵「教練對話」不一定只存在於主管與部屬之間,部屬也可以針對主管,或是同僚來進行。同時,教練對談過程中,適時提供建議也是被允許的。本書提供一種具教練專業、多元彈性的轉化式教練心法,相信對於如何建立一個優質的員工關係會有很大助益;同仁的強項及潛力也能被適度發展,且達到三贏的局面。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值得長期細細品味的學習之書,我衷心推薦!

技法與心法的整合

任偉

中國/上海 專業團隊引導師

《引導:團隊群策群力的實踐指南》譯者

 

 作為一名團隊引導師,我閱讀這本書有很多的啟發。首先,它並不是只給「職業教練」寫的一本書,它也適用於任何想用教練的方法支持到團隊夥伴 (上司、同事或者下屬),這本書也帶來正面影響能讓廣大群眾從中受益。當各層級人士能夠運用「教練」的信念在職場上,對於組織而言就是啟動每一個細胞。不過,我心裡也有一份好奇,職場人忙碌之餘,是否仍有時間靜下來學習一套「教練技術」?

   書中提供了一個簡明的三階段實踐模式。第一階段我的理解就是「建立關係,明確目標」,夯實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第二階段就是「展開對話,迴圈回饋」在這個階段,人與人之間形成高品質的溝通,思維、情感都在這個階段打開,人與人之間有充分的思想碰撞和交流;第三個階段是「夯實行動」,有了前兩個階段,談話就會自然流向到可以採取怎樣的行動。本書提供給讀者詳細的操作步驟說明,我感受到一個從建立連結到充分交流,再到行動收穫成果的過程。有了第一、二階段的扎實基礎,深入的轉化式改變才會發生。

 書中把「對話」整合在轉化式教練過程中,讓我看到不同於其他提問式教練方式,這也會滋養教練與被教練者的關係。我們在引導的過程中,深感「對話」的威力,能夠把彼此深埋心中的想法、感受、假設、信念浮現出來,增進彼此理解、催化創新的智慧產生。

   我也非常認同書中關於教練者的「心法」。作者在第十章以「有效回饋的7個品質」圖表,說明了「信念-行為-人際關係-結果」之間的關係,讓讀者了解應該重視在教練過程,「信念」是源頭。而轉化式教練的前兩個階段,都在「信念」層面上有所著力。

 我對「轉化」的理解,就是很徹底的改變。它是化繭成蝶的蛻變,那一定會觸及到個人更深層的部分;這包括「信念」和「自尊」。對於個體教練,就是要關注個體的自尊,當面對組織與團隊時,自然也會關注團隊的「自尊」。作者在書中強調個人、團隊的內心狀態,而轉化式教練就是要在這個層面上工作,要引發個人及團隊的內在成長。

 這本書對我身為團隊引導師,提供一個清晰的輔導流程框架,我可以參考這個框架來設計團隊互動的流程;尤其是「對話」部分的內容充實,共識和行動也就容易達成。轉化式教練模式既考慮外在的行為轉變,也會關注團隊內心狀態的發展,這種技法與心法的整合,也在提醒我做好一位──「轉化式的引導者」。

 

 踏上一段「心關係」的旅程

 

黃俊星

世界行動學習組織-新加坡執行董事

Inquiring Dialogue Pte Ltd. 引導師/教練

 

 多年前,我在一家美國資訊科技的公司 (Sun Microsystems),主持一個商業學院課程,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作者  Tom 的原著《The Heart of Coaching》。為當時開放的空間與對話,建立一個架構基礎,展開人與人之間的彼此信任。從此,這本書的內涵就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中。

 在企業裡服務了18年後,我追尋自己的心,開展了以引導及領導力發展為主軸的服務,教練也一向是我的介入工具之一。2007年,很榮幸也很感恩,能在新加坡開始推展「世界行動學習」(The World Institute For Action
Learning, WIAL)。從一位行動學習教練  (Master Coach) 的身份與角色,我體會到一位教練對於團隊成員的學習與發展有多麼大的影響。

   親身經歷了以團隊教練為基礎的行動學習後,我開始思考:「管理者與領導者們要如何在企業裡擔任一位有效的教練?」、「如何有別於外部專業教練,在組織裡使用『夥伴教練』的方式讓對方真正感受到協助?」我在 Tom 的書裡,找到了共鳴。

 去年初,當我在規劃自己個人的學習及專業發展時,再度和 Tom 的作品相遇。看到這幾年來,他的作品已經在世界各國不同企業組織中被運用,也讓我欣喜不已。儘管他的經驗與專業已經如此厚實,Tom 仍然維持謙遜待人及務實的態度。在我們探討如何將他的作品帶到亞洲時,我也非常感佩他的開放寬容與無私分享,正如他書中所傳遞的精神。於是,我也把 Tom 的理念與作品介紹給在臺灣的 Effie 與 Christine ,這也是另一段「心關係」正式的開始。

   因著「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 我認識了 Effie。她是一位很有經驗的專業教練,充滿自信及能力,並在臺灣這塊土地實踐與推廣教練。再加上 Christine 在學術上的組織發展,教練背景以及對協助企業的熱情。她們無疑是 Tom 的作品的最佳代言與詮釋者。

   這段關係能夠連結在一起,我個人感到無比榮幸。我知道兩位編譯者為了要精準傳達原著的精神,同時又要讓內容能夠符合在地化的考量,真是煞費苦心。去年,她們遠赴美國聖地牙哥 (San Diego) 參加Tom的THOC (The Heart of Coaching) 工作坊,回國後仍不斷與作者線上會議、書信往來,為得就是要讓譯作更具全面性。同時,她們也嘗試著以管理書籍讀者、企業主管、專業教練等不同角度,來推敲文字是否易讀、易懂。這些費心的過程,在我看來能夠徹底了解原作者想表達的意涵與精神,並且信奉相同的信念實踐在編譯工作上,就已經實屬造就一本「好的」翻譯作品。

   我衷心的希望透過這本書,夥伴教練的「心關係」能讓更多遠東區的中文讀者受惠。儘管東西文化或有差異,但在本書中,作者所描述的教練關係是不分國界,且超越文化和語言的藩籬。作者也說:「我們不能忽略人的情感;全面性地看待一個人,將可以對個人有更完整的了解……」。我們常會落入用狹隘的觀點或單一的面向來判斷他人,而教練的賦權信念,則是這本書讓管理者與領導者可以從中學習的眾多資源之一。

 湯瑪士.柯瑞恩的《夥伴教練心關係》我衷心地推薦教練與企業領導人來體驗!

 

『讓組織看見如何將成員的力量、想法以及智慧釋放出來,並創造出高效能。作者以真誠又實際可行的教練方法,落實在組織內的上下關係、平行單位中,讓學習此法的領導者受益無窮。』

薇爾哈丁博士 (Dr. Val Harding)

美商輝瑞藥廠全球研究發展執行董事

 

『組織和管理者都瞭解到教練文化的重要性,「夥伴教練心關係」賦予這個創造出洞察與行動力的過程,描繪出一個清楚的輪廓。我們將此方法導入到多元文化的組織中,至今已遍及9個國家、900位員工。除了從員工投入程度的調查,以及員工離職率數字中,已有明顯的進步,我們同時也在往高效能教練文化的康莊大道上邁進。』

理查梅森尼 (Richard Metheny)

全球品牌行銷公司首席人才長

 

『這本書為設定正確的績效目標與有效溝通提供珍貴的見解。它一步一步地告訴我們如何運用轉化式教練模式來發展組織成員與管理變革過程。這是一本我們希望在二十年前就讀過的書,因為轉化式教練模式會帶領我們發展到不同的世界。』

約翰布雷迪博士 (Dr. John A. Brady)

布雷迪聯營公司總裁

 

『教練式主管已成為一個重要概念,「夥伴教練」(Collegial Coach) 也將定義為21世紀的領導力。本書作者為個人及組織變革提供一個基礎理論,也為個人及組織注入龐大的價值。』

艾瑞克.莫科維 (Eric Mokover)

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管理實務副院長兼董事


 

『夥伴教練心關係 (The Heart of Coaching) 提供一種教練與教練對象之間「連結與理解」的有效溝通模式,引導出人與人之間的美妙關係。』

克雷格尼爾森博士 (Craig Nielsen, Ph.D.)

組織效能與學習

. Director,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Learning

micronpc.com

 

『我從未在其他地方看到如此有效的溝通與團隊合作工具。夥伴教練心關係 (The Heart of Coaching) 創造了一種共通的語言且聚焦於高效能發展,無論在任何組織中都能有很好的結果。』

史奇普奧本海默 (Skip Oppenheimer)

奧本海默公司董事長執行長

, Chairman/CEOOppenheimer Companies, Inc.

 

『就管理的各個面向而言,有一些基本的架構要素,而領導力的要素中,「教練」就是那些重要基礎的其中之一。在本書中,作者刻畫出「教練」在精神面與實用面上全方位的廣度。』

杰羅爾德布拉克維奇 (Jerrold R. Bratkovich)

組織資源顧問公司總裁首席營運長

, President &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rganization Resources Counselors, Inc.

 

『這本書透過有效地界定今日與未來成功,所需具備的全方位能力,它拓展了領導者在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本書不應該僅出現在每位主管的書架上,而是應該放在桌上,作為有效教練的即時資源。』

史考特塔圖爾 (Scott Temple)

太平洋健康系統資深顧問

, Senior Consultant

PacifiCare Health Systems

 

『當領導者需要一個願景來協助他們的團隊合作更邁前一步,夥伴教練心關係 (The Heart of Coaching) 就如同一場即時雨。而轉化教練的模式就是:「釐清問題所屬,讓相關的人員找到解決方案。』

大衛雷曼 (David M. Lehman)

太陽能渦輪履帶車部門副總裁製造部門總經理

, Vice President & General Manager, Mfg.

Solar Turbines, Division of Caterpillar

 

『夥伴教練心關係 (The Heart of Coaching) 充滿了常識與實用性,是難得一見的書籍之一,我希望身邊的所有人都使用這種溝通方式。而「轉化式教練模式」充滿效能!實屬事實……它展現用心……更揭露了未來!』

詹姆士牛頓 (James E. Newton)

牛頓學習公司執行長

, CEO, Newton Learning Corporation

 

『這本書對我們這些自稱為「教練」的人士,表達出「中肯的建議」,智慧與同理心兼備。並且同時作者對於這些主題的研究,讓經驗豐富的領導者與主管,以及教練實踐者感到非常受用。』

提摩西史密斯 (Timothy Smith)

輪胎修建公司協理

President

Wheelwright Associates